學齡前兒童英語?如何創設家庭英語學習環境?那么,學齡前兒童英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學齡前兒童英語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學齡前兒童學習英語應當首先培養學習興趣,并初步具備進行簡單生活與日常活動交流的語言應用能力。重點是積累大量聽的經驗,在此基礎上初步發展口頭表達能力,而字母的背誦、單詞的拼寫、句式的強記不應成為學習的主要內容。家長應當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耐心,容忍孩子的沉默,接受孩子的延遲模仿行為,不要從一開始就催促或強迫孩子“說呀”、“認認這個詞”、“快寫字母”,以免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,把英語的學習當成苦差、負擔
學齡前兒童學習英語應當與兒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結合起來。一方面,學習的內容必須是兒童感興趣的、熟悉的,例如畫畫、過家家、吃冷飲、串門;學習的過程要能充分調動兒童的視覺、聽覺和身體活動。這樣可以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,提高學習效率
全面活動反應法(TPR)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,主要是由成人用英語發出活動的指令,如“Close your eyes, and nod your head(閉上眼,點點頭)”然后逐步由孩子自己來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。使用TPR教學法,兒童不會因為聽不懂或不會說而產生焦慮、擔心而回避,他們往往會應用自然的動作模仿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去,經過多次“指令動作”的聯系,自然地聽懂、學會表達。在活動過程中,指令要求的動作越特別、有趣,兒童活動的興趣就越高,其學習語言的效果也就越好
將語言學習與兒童日常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,由成人用英語來組織兒童畫畫、數數、手工制作、玩娃娃家等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,成人完全用簡單的英語加上手勢來引導兒童游戲,只對兒童用英語提出的請求和意見進行反應,因此在特定的時候為兒童創設了一個微型的英語環境。在兒童學習的初期,成人應使用大量的手勢、動作和圖畫來幫助兒童理解活動的目的、要求和方法;隨著學習的進行,成人可逐漸減少輔助方法,促使兒童學會以英語與他人進行溝通
如果家長或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有限,不能有效地應用英語組織活動,則可以借助于錄像帶、VCD或游戲軟件來為孩子提供學習英語的良好工具。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,盡管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人物、絢麗的色彩和滑稽的情節上,但他們在反復觀看的過程中,就能熟悉英語的語音,并能自動地將語音與情節逐步地對應起來,這就為其進一步地學習奠定了基礎。在觀看時,成人不要反復詢問“說什么了”、“什么意思”,也不要性急地為孩子講解,而要鼓勵他們根據畫面來猜測人物對話的含義,模仿人物的評議
親子英語游戲不僅能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,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孩子的英語興趣。這類游戲通常結合了英語詞匯和簡單的故事情節,通過角色扮演、問答互動等形式,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英語,同時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英語水平,選擇合適的英語游戲,如簡單的單詞接龍、有趣的英語故事表演等。
幼兒英語啟蒙教材的選擇對于孩子的英語學習至關重要。市面上有許多針對學齡前兒童設計的英語教材,如《牛津樹》、《培生趣致樂園》等。這些教材通常采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和簡單易懂的故事,幫助孩子建立起英語與實際生活的聯系。家長在選擇教材時,應注意教材的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,同時也要考慮教材的教學方法是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
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個體在不同智能領域的發展潛能。在英語教學中,這一理論的應用意味著教師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語言技能,還要關注他們在音樂、運動、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智能發展。例如,在教授新詞匯時,可以通過歌曲、繪畫等方式,激發孩子的多元智能,使他們在享受學習過程的同時,提高英語水平。
兒童英語口語訓練是提高他們語言應用能力的關鍵。有效的訓練方法包括角色扮演、情景對話等。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真實場景,讓孩子在模擬對話中練習發音和表達。此外,定期的口語練習和反饋也是提高口語能力的重要手段。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機會,鼓勵孩子用英語進行交流,如在家中設定特定的“英語時間”。
以上就是學齡前兒童英語的全部內容,如何創設家庭英語學習環境?。